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

郭炳聯


郭炳聯

郭炳聯(英文名:Raymond Kwok)(1952年-),香港企業家,祖籍廣東省中山,郭得勝的幼子,郭炳湘及郭炳江的弟弟。家族經營雜貨批發等。

郭炳聯曾遠赴英國及美國升學,並獲得劍橋大學法律系碩士學位、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香港公開大學榮譽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及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現在,郭博士現任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新意網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並為數碼通電訊集團主席,亦是九龍巴士控股有限公司之董事、渣打銀行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有限公司和機場空運中心有限公司之董事。

在社區參與方面,他為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非執行董事,同時出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董事、香港總商會理事、香港港口發展局成員、警察子弟教育信託基金、警察教育及福利信託基金主席、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顧問委員會委員、美國耶魯大學校長委派國際事務委員會及哈佛商學院亞洲顧問委員會成員。

自1994年起,郭博士已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1997至1999年出任大學司庫;自1999年起,更復出任大學校董會副主席。

網址: 新鴻基地產

郭炳江


郭炳江

郭炳江(英語:Thomas Kwok,SBS,JP(1951年-),香港企業家,祖籍廣東省中山,郭得勝的次子,郭炳聯之兄長。
家族經營雜貨批發等。

郭炳江曾遠赴英國升學,並獲得英國倫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倫敦大學帝國學院土木工程系學士學位。

郭炳江是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
他亦是三號幹線有限公司主席、IFC Development Limited 聯席主席、新意網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東亞銀行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在地產業界,他是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第一副會長。後來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臨時建造業統籌委員會委員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
及後,他擔任營商諮詢小組成員、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註冊承建商懲戒處分委員會及香港總商會工業事務委員會之委員、建造商會物業管理委員會主席及香港建造商會幹事。

在社區參與方面,他曾出任香港公益金董事、社會福利政策及服務委員會及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校董會之委員。
他曾被選為廣州市榮譽市民及第九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委員會的常務委員。

同時,他亦為慈幼英文中學的校友,為母校辦事不遺餘力,校內的409室亦以其命名。

他於1994年信奉基督教,並於同年12月與太太一同洗禮。

網址: 新鴻基地產

郭炳湘


郭炳湘

郭炳湘(英文名:Walter Kwok),JP(1950年-),香港企業家,籍貫廣東中山,郭得勝的長子,郭炳江、郭炳聯之兄長。家族經營雜貨批發等。郭氏兄弟是香港第二大富豪,排名僅次於李嘉誠,身家達240億美元,折合1873億港元。

郭炳湘曾赴英國升學,並獲得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碩士學位及成為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員及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

在企業方面,1990年11月15日至1997年5月8日期間,郭炳湘分別出任九龍巴士有限公司及龍運巴士有限公司董事。1997年9月4日起,郭氏出任九龍巴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郭氏為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新意網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威信(香港)停車場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鴻昌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地產建設商會董事、東尖沙咀地產發展商聯會有限公司董事及香港酒店業聯會名譽司庫。

在社區參與方面,他為香港公益金歷屆董事委員會主席、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委員、青年總裁協會(中國分會)會員及太平洋地區經濟理事會──中國香港委員會會員。他亦是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顧問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科技大學顧問委員會榮譽委員。他亦被選為北京市及廣州市榮譽市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與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

停職新地主席兼行政總裁事件

2008年2月18日,新鴻基地產突然宣佈,主席兼行政總裁郭炳湘因個人理由,由即日起暫時休假,郭氏在休假期間,不會履行行政總裁之一切職務及職責,而其職務及職責將由兩名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及郭炳聯分擔;同時他也不會從事或參與任何行政職務,亦不會代表新地或其任何附屬公司作出任何承諾。不過,新地沒有提及郭炳湘是以甚麼個人理由休假,也沒有披露要休假至何時。

據星島日報及英文虎報報導,郭炳湘打算讓他一位頗信任的女性朋友唐錦馨加入公司,但遭弟弟郭炳江及郭炳聯反對,而公司最大股東郭氏兄弟母親鄺肖卿為了家族利益,決定與兩幼子同一陣線,暫停郭炳湘在公司的職務。

郭炳湘其後透過公關發表個人名義聲明,表示今次以個人理由即日起暫時休假,未來二至三個月會到訪北京、美國及世界各地作旅遊考察,完成後,會恢復主席兼行政總裁職務。

2008年5月23日,因申請禁制令等官司敗訴,而失新鴻基集團的主導權,郭炳湘的代表律師湯家驊循例考慮上訴,認為存有復職協議承諾。

不過,李兆基建議,郭炳湘要「聽阿媽話」。

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行政總裁郭炳湘,就高等法院拒頒令禁止新地董事局議決罷免他提出上訴,但被上訴庭駁回。

鄭裕彤


鄭裕彤

拿督鄭裕彤博士,大紫荊勳賢(DPMS, LLD(Hon), DBA(Hon), DSSc(Hon),1925年8月26日-),廣東順德倫教出生,香港商人,新世界發展主席,周大福珠寶金行創辦人周至元女婿,有「沙膽彤」的稱號。

2008年1月,福布斯雜誌公布他是香港第四大富豪。

鄭裕彤的父親是廣州的綢緞商人,與黃金商人周至元是同鄉兼好友。

鄭裕彤只讀過小學,在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便輟學到澳門其未來岳父周至元的周大福珠寶金行打工,1943年與周翠英結婚,並在1956年繼承了周大福。

周大福首創四條九足金(即足金成色達999.9),1964年又在南非購入一間擁有De Beers鑽石石胚牌照的公司,入口鑽石到香港。

1950年代,鄭裕彤先後在香港跑馬地興建藍塘别墅及銅鑼灣興建香港大廈。

1967年,香港發生六七暴動後,鄭裕彤在1968年起購買不少地產物業,亦與恒生銀行保持良好關係。

1970年,鄭裕彤與楊志雲及冼為堅等珠寶同業合作,成立新世界發展,由鄭裕彤擁有57%股權。

1971年,新世界發展以1.3億港元從太古洋行手中購入九龍尖沙咀「藍煙囪」舊址,1982年建成新世界中心及麗晶酒店(即今日洲際酒店)。

1980年代初與胡應湘等香港商人在廣州投資興建中國大酒店。

1980年代中期,新世界發展投資18億港元,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合作,在灣仔填海區興建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1989年與林百欣合作購入亞洲電視,各佔47%股權,早期亦出任主席。

1989年,鄭裕彤曾經宣布退休,由長子鄭家純接棒,出任新世界發展董事總經理。

但鄭家純上任後便多番進行收購,令新世界的負債大幅增加。

鄭裕彤需在1991年復出,並把部份業務出售以減輕負債,包括將亞洲電視股權轉售予林百欣。

1990年代中期,鄭裕彤投資成立新世界電話及新世界傳動網,1998年成立新世界第一巴士(新巴)經營原本由中華巴士營運的港島區巴士路線,及新世界第一渡輪(新渡輪)經營離島及香港至澳門渡輪航線。

2000年代與劉鑾雄合作購入香港崇光百貨股權。

2004年以周大福名義收購城巴,統一港島區巴士路線。

鄭裕彤也有在澳門投資,持有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5%股份。

1985年,鄭裕彤以周大福名義購入澳門自來水有限公司42%股權及澳門電力公司20%股權,1997年把權益注入新世界基建。

2002年亦參與競投澳門博彩牌照。

鄭裕彤與周翠英是指腹為婚,即在出生前已由家長決定婚姻,在1943年正式結婚至今。

鄭裕彤亦甚愛妻子,二人共育有兩子兩女,長子是鄭家純,次子鄭家成。

鄭裕彤喜歡打高爾夫球,與多位富商包括何鴻燊、劉鑾雄等關係良好。

1980年代鄭裕彤在車牌拍賣會上投得8888車牌。

鄭裕彤亦育有多匹以「鑽」字為名的佳駟,擁有馬匹包括「幸運鑽石」、「黃鑽石」、「鑽神」、「綠鑽石」、「紅鑽石」、「鑽王」、「鑽中寶」等。

港事顧問 (1993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别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1995年)
香港特别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 (1996年11月)

大紫荊勳章 (2008年)

網址: 新世界發展

李國寶


李國寶

李國寶爵士,大紫荊勳賢,GBS,OBE,JP(Sir David LI Kwok-po,1939年3月1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祖籍中國廣東鶴山,現任東亞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香港立法會金融界代表議員,香港大學副校監,曾任行政會議成員。

他的太太是商人潘迪生胞姊李潘金翠。

他早年獲英國頒發OBE。1975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200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金紫荊星章。

2005年6月,他獲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冊封為下級勳位爵士(Knight Bachelor)以確認他對英國教育界的貢獻。

同年10月,他為加入香港行政會議而放棄英國國籍,但其爵士頭銜仍按慣例得以保留。

李國寶於中環聖約瑟書院畢業。

李國寶2002年曾與創興銀行家族後人廖碧欣傳出緋聞,他們被記者發現在巴黎同遊購物。

廖碧欣更稱呼李國寶作「Baby」,令傳媒給予李國寶「寶Baby」的稱號。

2005年他曾協助曾蔭權參選行政長官,擔任其競選辦公室主任。

2005年10月,獲曾蔭權委任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

2007年7月1日,李國寶獲頒大紫荊勳章。

李國寶是美國道瓊斯董事,但涉嫌內幕交易,曾經面臨美國證監會索償。

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銀行界的立法會代表李國寶因涉及道瓊斯內幕交易案,與美國證交會以810萬美元達成和解,公眾意見認為他違反誠信,有股壇長毛之稱的網上獨立評論員David Webb在網上就此進行民意調查,至2008年2月13日晚有900多人回應,93%市民認為他應辭去行政會議成員職務,認為他應該辭去立法會議員職務的市民亦近90%.

李國寶已於2008年2月16日辭去行政會議成員職務。

網址: 東亞銀行

陶傑


陶傑

陶傑(1958年8月17日-),原名曹捷,尚有另一個筆名楊非劫,原籍廣西,香港暢銷專欄作家及傳媒工作者,新穗詩社社員,也有「香江第一才子」之稱,他在報章雜誌上(立場偏向親歐美自由主義)經常發表以文化角度評論政治和時事的文章,以嬉笑怒罵的形式批評中國文化陋習及中港政府,遭到部分人士的強烈反彈,斥之為極崇洋人物。

但亦有不少人認為,他對香港及中國社會的嚴厲批評,是「愛之深、責之切」的表現。

此外他是泛民主派人士代表之一,立場上支持香港普選及民主政治。2007年9月中,他簽約亞洲電視,拍攝亞視新一輯資訊節目,與劉天賜一起主持。

陶傑出身左派報業世家,父親曹驥雲為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母親常婷婷為編輯;外祖父常書林為《珠江日報》記者、弟弟曹輝在中資公司工作。

年輕時在香港灣仔摩利臣山道長大。
自幼接觸古典文學,中學時開始投稿,作品發表在《新晚報》。

曾以散文《屋之輓歌》奪得1976年全港中學生徵文比賽冠軍。《輪》及《揮春之二》分別奪得《時代青年》第二屆徵文比賽散文組冠軍、第三屆詩組冠軍。

《兵車行》及《勇士》分別被選為第五屆青年文學奬詩高級組亞軍,第六屆青年文學奬詩高級組季軍。

散文集《泰晤士河畔》獲得第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雙年獎。

幼時陶傑曾經於香港左派學校培僑中學就讀,後來轉去嶺南中學,十七歲因會考成績未達中六要求而到英國重讀中五。
中七畢業後,考入華威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得學士銜。又在倫敦大學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國際關係文憑。
畢業後於英國廣播公司任職八年,並任香港電台駐英記者。

回港後,陶傑在香港《華僑日報》、英文《東快訊》(Eastern Express)(皆已停刊)及《明報》擔任副總編輯。
1994年9月15日曾在機場隧道發生嚴重交通意外,在醫院深切治療部逾月。(在專訪中,他曾提及昏迷期間見到蓮花。)
後來在《明報》撰寫《黃金冒險號》專欄。
有一段時期曾經為《東方日報》撰寫社評及《功夫茶》專欄。
又在香港電台主持每週節目《講東講西》,亦曾在無綫電視與劉天賜主持電視節目《犀牛俱樂部》及於《都市日報》撰寫《光明頂》專欄。

現時,陶傑在香港《蘋果日報》撰寫《黃金冒險號》、《陶傑短評》、《星期天休息》專欄,壹週刊的《坐看雲起時》並在香港商業電台擔任晚間節目《光明頂》主持。
此外,陶傑亦與TOM出版集團大股東周凱旋合作,擔任和記旗下內容供應商「威震四方」的創作總監,為和黃3G手機提供內容和撰寫《茶杯雜誌》專欄。

陶傑已婚,太太姓曾,育有兩子。
兩夫妻在英國時認識;陶傑九十年代初回港,在九四年時曾遇上嚴重車禍,從鬼門關檢回性命後,二人正式結婚。
但陶傑婚後,仍不諱言自己風流成性,還曾形容自己的夫妻關係,是「一床兩制高度自治」,又說「婚姻是刑期,要終身監禁,但有時要保釋一下,出去放風、抖氣,但總會回來向監獄長報到」。
對於丈夫的出位言行,作太太的一直唯有裝傻扮啞。
於2004年8月10日, 陶傑被周刊揭發其風流韻事。
報道稱,記者目擊他涉攜同一名年輕女子離開九龍塘一所時鐘酒店,更以「廁紙纏臉」的方法離開現場。
有酒店的看更表示,他常光顧時鐘酒店,而且女伴不只一人。

陶傑作品主要以中文寫作。他善用多種修辭手法,對比喻法特別精通,把抽象感覺和概念化為立體景物,使筆下文字帶有強烈視覺效果。並大量引用古今中外之文學作品和歷史、藝術、政治、男女關係等知識,把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元素融合起來。

作品常見中西文化之比較,以讚頌西方文化來批評中國文化之弱點和缺失。對九七後香港政治文化之中國化現象,亦常大加批評及表示不滿,曾表示希望英國能繼續統治香港。

風格時而幽默,時而挖苦、誇張、反諷,特別是針對中國文化時。喜以「小農社會」、「小農DNA」、「大唐人街」等詞描述現代中國人生百態,社會上有人批評他言論過激和主觀,也有人認為他一針見血說出事實。陶傑熱衷研究中國文化,時在報章發表時事評論文章,以強烈批評中國文化作時事評論的焦點。
另外,他亦崇尚歐日文化,特別是對英國最爲欣賞,但他強調只是崇優。

另外有意見指他毫無文人的風骨,如曾任職兩間死對頭的報館 (東方日報及蘋果日報),寫出多種政見和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文章仍面不改容,有網民揭發他曾在《光明頂》批評IVE為「浮誇教育」,但在2007年又拍攝廣告「唱好」IVE。
甚至有網民質疑他因利益問題而減少批評中國大陸。

陶傑的專欄文章均十分通俗,甚至被認為是意淫和滿紙淫穢的性比喻,令人不堪入目,其在壹本便利的專欄尤其如此。陶傑這種以個人利益和市場為先的風格,令他被某些激烈人士批評為「文妓」。

2003年4月2日陶傑在香港明報《黃金冒險號》專欄撰文《下台吧,董建華!》嚴厲評擊當時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要求他下台,引起頗大迴響,當時特首辦主任林煥光甚至罕有地致函報館回應。
該篇文章多次被引用,亦被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及「非常林奕華」於舞台劇《東宮西宮》內引述,成為當時社會責罵董建華文章中的其中一篇經典。

2007年在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想一想香港》中,曾這樣講述自己作品,「寫專欄表達的方式最重要是淺白。
我覺得我寫的文字不是給內地人看,是寫給香港人看,我對香港人有信心,因為香港至少到1997年是一個國際城市,香港有很多人到外國留學,很多人懂英文,他們的思想及內涵很西化,所以遍激的寫作風格不是大問題。
很多人其實因為內心深處有共鳴,但受不了我一支筆直刺深處講出真話。」

李兆基


李兆基

李兆基,大紫荊勳賢(1928年1月29日-)(農曆正月廿九),生於廣東順德大良。香港地產發展商,恆基兆業、中華煤氣主席、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副主席。

他是2008年1月福布斯雜誌公布之香港富豪榜第三位,排名次於李嘉誠及郭炳湘等三兄弟。身家為230億美元,折合1795億港元。他在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的稱號。

李兆基與同為新鴻基創辦人的郭得勝及馮景禧,連同胡兆熾、黃少軒、戚宗煌、呂賢藻及郭錦濤,在1958年組成永業,合資經營地產。至63年,李、郭、馮三人另組新鴻基地產,成為著名的「三劍俠」。

2007年7月1日,李兆基獲頒大紫荊勳章。

李氏近年投資中資股票在賬面上均獲厚利,令其財富急升,有「香港巴菲特」或「亞洲股神」的稱號。

2007年6月,他呼籲投資者在恆生指數達22,000點便要「小心點」,減持手上的股票,但他強調不會減持中國人壽的股份。

2007年8月,香港股市因美國次級按揭危機而引發大跌市。李氏事後透露,他在港股大跌期間,動用20億港元,趁低吸納中國人壽、中國神華能源,碧桂園、富力地產、中國海外等「優質股份」,並建議投資者趁低價吸納心水股票,否則日後「再無機會」。

隨著中國內地決定實施QDII讓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後,他對香港股市非常樂觀,預測恆生指數在2007年年底可升至25000點,恆生國企指數可升至15000點。

2007年9月,當恆生指數升破25000點時,他更預測恆生指數2007年底可達28000點,2008年農曆新年前更達30000點。他建議投資者,沽空弱勢的美日股票,把套現所得轉買入強勢的中資股,尤其是保險及能源類股份,他更點名推介買入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神華能源、中煤能源、碧桂園、中國海外、富力地產、中信泰富、中國遠洋、招商銀行等股票。

2007年10月12日,當恆生指數升至29000點關口,他仍維持2008年恆指30000點的預測,但現階段不宜高追,尤其是內地地產股,因或受中共十七大宏觀調控影響,並要懂趁低吸納優質股。他認為因內地市場對能源需求巨大,即使煤炭及能源股已急升,仍看好有關股份前景。

2007年10月26日,當恆生指數升破30000點,他又預測恆指在2007年聖誕節後會升至33000點,又認為美國次級按揭問題對香港和中國大陸影響輕微。

2007年11月中起,港股因美國次級按揭問題轉壞和港股直通車遙遙無期下,由31000多點連日下挫至26000多點的水平。同月22日,李兆基稱已斥十億港元入市,趁低價買入招商銀行、香港交易所、中國人壽、中國神華、中國海洋石油的股份。

他看好招商銀行、中國神華和中國海洋石油的前景,他亦看好內地地產股的前景,但因宏觀調控不建議現時吸納。[12]他仍維持恆指2007年底見30000點預測,及2008年春天恆指見33000點的看法。不過,由於先前他建議投資者現價買入中國石油股份而遭套牢,一直被投資者埋怨,他說投資者是否跟隨他入市,悉隨尊便,「輸錢不要埋怨他」。

2007年12月初,他稱先前預備入市的100億港元已經用得「八八九九」,餘額只會買入升幅相對較少的落後股,並重申看好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神華能源、中國人壽、招商銀行及香港交易所。他維持2007年尾恆指可達30000點,但現階段只會牛皮上升。儘管他對股市前景樂觀,但警告投資者不要借錢買股票,因為股市始終有風險。

2007年12月中,港股再因美國次級按問題而大幅下挫,李氏稱內地宏觀調控及美國次按的影響較預期高,故修訂恆指的目標,估計要到2008年春天才見30000點,秋天方能見到33000點,他仍看好國企股的前景。

2008年1月1日,他以贊助商身份出席元旦煙花匯演揭幕儀式,預測2008年是香港股市大豐收,維持春天有30000點;夏天會差些,因為內地有宏觀調控及美國次按問題;秋天則會去到33000點。但他其後再改口說,春天已達33000點,秋天有36000點。

2008年1月起,港股再受美國次級按揭問題下試低位,李氏沒有再公開露面評論股市。長子李家傑則與父親早前的預測唱反調,他預計大市回升目前未是時候,要視乎美國總統等的救市措施,而且3月份又有歐洲金融機構公布業績,不少次按問題未爆的可能會在那時才爆出來。他提醒股民不要借錢炒股。

2008年1月29日,李氏公開露面談論港股。他強調自己只是一個普通股民,都要支付經紀佣金,又說自己只是「冒牌股神」,希望日後人家不要再稱他「股神」。他稱對股市看法開始變得保守,因為市場充斥負面因素,並呼籲股民勿沉迷炒股而荒廢工作。

他再次重申,希望恆指在第一季可升到27000至30000點,第二季期望可以牛皮。此外,他透露恆指先前跌至22000點時,再度買入中國神華、中煤能源、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的股份。

對於李嘉誠在大跌市前沽售中國遠洋及中海集運等航運股,李兆基則稱讚李嘉誠的做法正確,但他相信長線投資股票,可以獲得不俗的回報。同時,他覺得2008年上市的新股普遍估值偏高,上升空間不大,會減少認購,他還指出去年從中信泰富分拆上市的大昌行表現很差。

2008年3月,李氏首次以「非股神」的身份談論港股,他認為港股主要受美國股市下跌所拖累,恆指暫時應在24000點左右徘徊,並且重申恆指春天前將升至27000點,或有機會升至30000點。他又認為內地的「港股直通車」可能於2008年4月至6月開通,有利於香港股市。

2008年5月,李氏認為5月至7月均為「淡月」,建議投資者應「宜守不宜攻」,恆指跌至22000點可入市,8月起可以轉守為攻,料恆指目標可達至30000點。推介股份包括神華能源、中煤能源、中國人壽,短線看好安徽海螺水泥及中國鐵建、長線持有大唐發電,但他補充地產股現階段不宜短炒。

2008年7月,李氏認為恒指跌至二萬一千點已經差不多見底,農曆五、六、七月是淡月,到新曆九月(農曆八月)或許穩定,到時可轉守為攻,入市吸納股票,希望年底可升至二萬五千點,相信股市下半年較上半年好。他又說,他自已的基金總值由二千億變為千五億,較高位時蝕了四分之一。

2008年9月,李氏稱恆指在21000點有支持,年底有望反彈至23000點或以上。他仍然最看好神華能源,而中資銀行及保險股亦可考慮吸納。不過,因碧桂園股價持續下跌,令他蝕了數億港元,現時無意再增持。他透露會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包括剔除其中的幾隻股票,換入數隻新股份,但暫時未有落實對象。

同月,李氏再說,美國經濟仍有許多問題未解決,壞消息仍未出盡,並認為「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現階段不會趁低買入,希望港股在農曆九月後可漸漸復甦。這是他首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看淡股市。[28][29]

2008年11月, 李氏稱目前大市波動太大,「唔識點睇」(書面語:不懂如何看),又直言私人名下投資旗艦「兆基財經」手持股票的價值「水瓜打狗唔見一截」(意即「失去一大半」)。他沒有計劃增持恆基地產股份,也指公司沒有計劃減薪或裁員。

2008年12月, 恒基主席李兆基表示,目前難言股市已經見底,但相信明年下半年股市和樓市都會好轉。李兆基說,全球經濟衰退始終會影響港股氣氛,目前難言股市是否已經見底,只希望不會再出現「跳樓貨」的情況。他又說,不會再預測股市,而早前對股市作出預測,有人寫信給他,指蝕了很多錢,要他補回。

李兆基說,樓市的反彈不會如股市般多,相信樓市在明年上半年仍然牛皮,下半年才有望改善,但認為樓價不會大上大落。

李兆基基金會:多於300億港元

兆基財經企業:約值1000億港元 (高峰期:約2000億港元)

2008年10月30日,李氏以19.387港元的每股平均價,減持了3182萬股中國人壽H股,套現近6.17億元,減持後其好倉持股比例由早前的5.15%減至4.72%。這是他首次減持中國人壽的股票。

同年11月4日,他則以平均價每股16港元購入120萬股東亞銀行股份。

李兆基亦加入過其他公司的管理層,現時他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美丽华酒店企业有限公司、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东亚银行有限公司董事。

李兆基為香港賽馬會會員,與好友鄭裕彤及明嘉福共同擁有多匹以鑽名命名的競賽馬,包括現役馬幸運鑽石、黃鑽石及已退役的紅鑽石。

網址: 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

2009年1月28日星期三

李嘉诚


李嘉诚

李嘉诚爵士,大紫荊勳賢,KBE,JP(1928年7月29日-)是香港国际企业家,中國广东潮州人。

他創立香港最大的企業集團長江集團,跨足了房地產、能源業、網路業、電信業、甚至是媒體。

是香港及亞洲首富,綽號「李超人」,据2008年3月《福布斯》杂志的统计,李嘉誠的總資產值高達265億美元,折合2000億港元。

長子李澤鉅是長江實業的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被認為是李嘉誠的接班人。1996年曾被張子強綁架,被勒索10億港元贖金。張子強其後在中國大陸被捕和處決。

次子李澤楷是香港最大電訊網絡供應商──電訊盈科的主席。目前身家約11億美元,全球排行第584名。
李澤楷經已收購香港的《信報》50%的股權,並提出出售電訊盈科的全數股權,但最終失敗。

李嘉誠的元配是莊月明 ,她是一位很傳統的女士,平時絕少公開露面。她在1990年1月1日死於心臟病,但坊間對她的死因有不同說法。

李嘉誠生於中國廣東潮州一個書香門第,父親為小學校長,祖父為清朝最後一屆秀才。
日本侵華期間與家人逃難至香港。1941年日本佔領香港,母親與其他弟妹於是返回潮州,而父親則於該年秋天身故,所以李嘉誠輟學就業,成為手錶錶帶售貨員,當時僅12歲。
李嘉誠1945年入行時只有17歲,但19歲時就己成為公司的總經理。他的天生做生意天份在這時已經顯現。

1950年,他在香港以7,000美元成立長江塑膠廠參與當時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膠花販賣,李嘉誠感慨良多,充滿激情:“當年的長江塑膠廠只是生產一些普通塑膠玩具和家庭用品,經由出口洋行運銷歐美。
在最初10年間,每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晚上還要自修,加上工廠人手不夠,自己要身兼買貨、接單等工作,經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須以兩個鬧鐘起床,可說是每天最難過的時刻。”

1958年轉型投資地產,並於1971年成立長江實業,並於1972年以每股3元,發行4,200萬股上市,第一天已較上市價上升幾成,成為地產五虎將之一。
其擅於以股票融資,加上當時股市熱潮,所以得以以小吃大,在上市的一年內,其土地儲備已上升逾20倍,並開始快速累積財富。曾在70年代收購持有希爾頓酒店(現長江大廈)的美高企業及青洲英泥的控制性股權。
1979年9月25日李嘉誠宣佈從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以每股7.1港元(較當時收市價有溢價),收購9,000萬股,共6.39億,買入英資第二大洋行、市值約60億港元的和記黃埔的22.4%的股權,在1年內更增持至40%,成功控制和記黃埔。
長和集團幾乎是富可敵國。
1985年乘怡置系出現財政困難,收購港島區及南丫島的電力供應商香港電燈公司的34.9%的股權。
1987年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赫斯基能源的股權,並首次登上《富比士》富豪排行榜。
1989年中國大陸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於當時外資企業大舉撤資的時候,李嘉誠反而大舉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成為香港在中國大陸的最大投資者,北京的大型綜合物業項目「東方廣場」就是他在中國大陸的「得意傑作」。
後來李嘉誠把中國大陸的投資項目組成長江基建。長江基建在中國的能源建設佔有很重要的份量。

據美國《富比士》(也稱《福布斯》)2004年2月號的排名,李嘉誠在世界富豪榜裡排行第19位,超越了傳媒大亨梅鐸。
李嘉誠家族的總財產曾一度逼近香港總資產的四分之一。
不少港人曾感嘆他們一輩子為李嘉誠打工,因為買的房屋是李嘉誠公司蓋的,到超市購物、手提電話等都與李嘉誠公司有關。
2005年,《富比士》公佈李嘉誠以財富188億美元排名第十。
2006年,李嘉誠的總資產值高達230億美元,居世界第九位。
2008年李嘉诚以265亿美元的资产在《福布斯》排名世界第11位。

李嘉誠早上喜歡打高爾夫球。其創立的李嘉誠基金會於1981年撥港幣1億元創立汕頭大學,至今對大學的投資已過20億港元。
1991年,李嘉誠向英國保守黨捐贈10萬英鎊作競選費用,引發英國兩大政黨爭議。
2004年的印度洋大地震曾捐助300萬美元賑災。

2005年5月,李嘉誠向香港大學醫學院捐出港幣10億元以資助醫科學生及醫學研究用,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稱將重新命名香港大學醫學院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並於2006年1月1日正式易名,此次轉名引起社會巨大爭議。

2005年11月,李嘉誠(加拿大)基金向加拿大多倫多聖米高醫院捐出2500萬元加幣(當時約1億6仟4百75萬港元),興建以他命名的醫學教育大樓。大樓預計於2009年建成。

2007年3月,李嘉誠向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捐款1億新加坡幣(逾5億港元),創立教育及學術發展基金,設立教授席及40個碩士獎學金等。
志在培育區內公共管治人才。這筆捐款一半由李嘉誠基金會捐出,其餘則由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分別捐出四分之一。
獲捐款的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布巴尼表示,新增獎學金將惠澤中國大陸、香港、印度、越南、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新加坡學生亦可受惠。
繼香港大學醫學院後,新加坡國大校園內一幢建築物,將其中一幢建築物命名為「李嘉誠大樓」。

在新界粉嶺的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亦是以他命名的。
校內不少設施的建設費用亦是由他捐贈的。這包括學校在禮堂的冷氣系統和建造校舍新翼之費用。

網址: 長江實業

温家宝


温家宝

温家宝(1942年9月15日-),中国天津人, 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第十六、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兼党组书记。

任职与分工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
*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
* 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
*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
*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主任
* 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
*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主任

温家宝生在天津市近郊北辰区宜兴埠镇温家胡同8号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

中学时期,他就读于著名学府——天津市南开中学;1960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

1968年,在获得地质构造专业研究生学历后,温家宝与胡锦涛一样,被分配到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从事地质工作。

后来,温家宝逐步由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为技术官员;并最终获得时任地质矿产部部长孙大光的赏识,被推荐到地矿部机关工作,并由此逐步进入中共政坛的核心。

此后,温家宝曾在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三任中共总书记任内,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职务,显示出他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1993年,他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身份,开始参与中央的经济和农业工作,由党务干部,转型为经济干部;并于1998年在朱镕基“内阁”中,出任排名第四,主管农业和金融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

2002年11月,在中共第十六届一中全会上,温家宝晋升为九位政治局常委之一,晋身中共最高领导层。

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出任国务院总理;并在2008年3月,获得连任。

温家宝出生于中国传统的书香世家;他的祖父不但当过国民政府时期的县区督学,还做过校长;他的父母也都是教员,家中生活还算殷实。

1948年底,温家宝一家迁往天津市区。父亲温刚在“天津第33中学”任地理教员,母亲杨秀兰在小学教语文。

温家宝文革期间在地质队曾因此一度被说成是“家庭出身”不好,在政治上受到冷落。

温家宝的妻子张培莉是一位珠宝鉴定专家;两人育有一子一女。
儿子温云松曾留学美国,现任网络公司Unihub的总裁;女儿温如春曾就读于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網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